新加坡小知识之地理气候篇
发布时间:2014-10-25 浏览次数:1662
新加坡大小岛屿共有60多个,地势起伏和缓,主岛新加坡岛占总面积的90%以上。北部建有新柔长堤,西部有第二通道,两者成为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柔佛间的联系通道。新加坡岛以外较大的岛屿有裕廊岛、德光岛、乌敏岛及圣淘沙,地理最高点为武吉知马,海拔166m。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长夏无冬,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年平均温度在24摄氏度至34摄氏度之间:最冷月为1月,但平均低温也摄氏23度左右;到了4月至5月这段期间,气温会有轻微回升,雨量也会增多。新加坡的湿度较高,每日平均相对湿度早上为79%,下午为73%。降雨充足,也常有雷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每年11月到1月为雨季,受较潮湿的季风影响,雨水较多。此外,新加坡由于在数十年来市区发展迅速,使全国皆受热岛效应影响下,平均温度也比邻近热带城市明显更高。
新加坡位于北纬 1度,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潮湿多雨,极少有连续一周全岛滴雨不降的情况,但也极少有连降 24小时以上大雨的时候,“晴带雨伞”绝对是在新加坡生活的至理名言。
新加坡的气候总结为三个“ W”:Warm(温暖)、Wet(潮湿)、Windy(多风)。新加坡每天的气温从早到晚大致都在摄氏 25到 35度之间,简直是个天然的恒温箱。在新加坡盒装吸潮剂永远畅销,因为可以吸收 500ml水分的一盒,放在衣橱里大概用不了 3个月就满了。通常人们一买就是一打,回来往所有的柜子、抽屉里各放一个,就这样有时还是会有衣物、鞋子、包包受潮而报废。新加坡面积小而四面环海,所以各个方向都有海风吹来,除了一些低矮建筑密集的区域(比如牛车水和小印度)稍微闷热一些之外,大部分地区隔不了几个小时就可以享受到一阵天然空调。
新加坡气候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多雷电。据官方的统计,新加坡每年平均有三分之二的天数有雷电。而且新加坡因为全岛的海拔都跟海平面差不多(最高点武吉知马山 BukitTimah的顶点海拔 163.63米,搁中国连个丘陵都算不上…),闪电劈下来的时候往往在空中划出一个巨大的“之”形或树枝状的图案,如果是晚上的话,半个夜空都会被照亮,非常壮观。(我曾经半夜被闪电“闪”醒过,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雷电大约是新加坡唯一的灾难性气候了,每年都有人被雷电击死。
因为多雨,新加坡市政建设的一大重点就是排水系统。有些地势低洼的地方(甚至低过海平面),就算不下雨,海水一涨潮,也容易积水。新加坡应付的方法是挖沟排水。不像其他国家把排水沟藏在地下,新加坡大部分地方的排水沟都是明沟,从十几公分深的小水沟一直到宽七、八米,深三、四米的主排水渠不等。那些大的排水渠,平时只有渠底一条涓涓细流,一旦下大雨,整条水渠几乎可以涨满(这只是路面积水,生活污水还是走暗藏的污水管的)。大的水渠全部都装有护栏,防止天雨路滑,行人掉进水渠(水渠里的水流很急,曾经有抱着小孩的妇女掉进去,大人获救,小孩被水冲走,尸骨无存)。为了方便通行,水渠上隔不多远就有一座小小的“桥”,所以如果要算桥梁密度最高的城市,新加坡搞不好跟威尼斯、苏州这些“水城”都有得一拼。
新加坡地处赤道,没有台风;周围又被马来西亚、印尼环绕,海啸也传不过来( 05年的印度洋大海啸,新加坡连个小浪花都没有);一直困扰印尼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也奇迹般地绕开了新加坡,最多只是在印尼(尤其是苏门答腊群岛一带)发生大的地震的时候会有轻微的震动。可以说,新加坡简直就是被上天眷顾的宠儿。但新加坡人充分发挥“ Kiasu”精神(福建话“怕输”,这是新加坡人的特质之一,甚至导致这个方言词汇被收入牛津字典),所有的建筑物都要高度防震,在高楼中一旦有人体可感的晃动立刻疏散全部的人;每逢有大潮的日子,所有低洼地带的住户都会接到通知把放在平地上的东西搬往高处防潮;大风天还有园林局的人员巡视各处的大树,以防有树枝被吹折掉下来伤人。所以在新加坡极少会有所谓的“天灾”。